國務院提出的“在全國所有建筑施工企業普遍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建設部于2005年出臺了《關于開展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各地依此相繼開展了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探索,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新方法,推動了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目前部分地區對于安全質量標準化還存在著理解不透、掌握不深,或不知如何開展的問題。部分人員認為,目前建筑行業已有各項技術標準規范,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也基本健全,監管工作也基本到位,而且,各地開展文明工地活動已有多年,現在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與目前的安全管理工作雷同,屬重復勞動,沒有太大的意義,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而態度不積極。產生此類想法并不足為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對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以往的觀念中,并沒有深入去理解和分析安全質量標準化的真正內涵。因此,為加強此項建筑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挖掘其豐富的內涵,進一步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下面,本人就實際安全管理工作中對安全質量標準化的理解,對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內涵作一深入分析,以做參考。
一、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內涵
我們要深入了解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安全質量標準化。眾所周知,所謂的標準化是指,“為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和合理組織生產的需要,在產品質量、品種規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規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我們比較熟悉的是產品質量標準化和工作質量標準化,首先想到的大多可能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9000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系列標準和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對于安全質量標準化一般是比較陌生,客觀地講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對以往質量標準化的繼承和拓展,同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2004年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中初次被正式提出后,同建筑業一樣,目前其它行業也在試行,處于摸索階段。
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的目的,是構建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打造本質安全的安全生產境界,從而大幅度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屬“預防為主”的思想范疇。開展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是結合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的實際情況,在以往工作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賦予了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更豐富的內涵。也就是針對建筑施工企業的不良工作環境、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通過規范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活動、施工人員作業行為以及施工現場防護設施設備,使之標準化、規范化,以保障建筑施工活動中施工人員的安全與在建建筑物、構筑物及附屬設施的安全和周圍施工環境的安全。也就是制定一套全面覆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生產的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安全作業和安全防護標準,建立一套科學的、完整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保證這些標準和安全管理、作業標準,在施工生產過程中被正確落實,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隱患,減少和避免施工過程中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從其內涵我們可以看出,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是將安全生產從傳統的經驗型管理向現代化管理轉變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安全生產從事后被動管理向事前的主動管理轉變的重要途徑。要改變目前施工現場不良工作環境,消除施工現場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需要我們逐步去改進和提高,所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復雜性、系統性的工作。在當前社會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的新形勢下,如何深入理解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內涵和意義。采取有效措施,繼續深入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對于進一步提高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至關重要。
二、安全質量標準化的主要內容
從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內涵可以看出,“標準化”是關鍵,標準化是持續保證安全生產的基礎,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魂”,是貫穿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線”,也是規范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各項工作都達到“標準化”,才能真正實現長期、有序、科學、規范的管理,才能使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得以全面提高和發展。
從其內涵來看,筆者認為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物的標準化”,即施工現場實物安全的標準化。包括建筑施工現場各項安仝設施、設備,以及輔助于建筑施工的各類生活、辦公設施的產品標準和使用標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各類安全防護用具。主要包括如安全帽、安全帶、防護手套、防滑鞋、三緊工作服等。
。2)各類安全防護設施。如安全網、防護欄桿、安全警示標志牌、現場圍擋、消防設施等。
。3)施工現場使用的各類機械設備及施工機具。如塔式起重機、施工外用電梯、汽車吊、電動吊籃、打夯機、鋼筋彎曲機、鋼筋切割機等。
。4)各類辦公、生活設施。如辦公室、食堂、臨時宿舍、廁所、洗浴間、娛樂室等臨時設施。
物的標準化,主要應當體現在:一是設計生產制造要標準化,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制造,確保安全性能;二是采購標準化,安全防護用具是涉及生命安全的產品,不能混為一般商品交易,應當建立一套交易規則,預防不合格的產品流入施工現場,造成防而不護,釀成慘;三是配備設置要標準化,該配什么就配什么,該配多少就配多少,應當怎么設置就怎么設置,一切按照標準規范的要求去做;四是使用要標準化,要根據作業環境的不同使用、佩戴不同的品種、規格,要按照要領要求正確使用。
目前對于臨時設施、防護設施的標準化工作,許多地區的地方建設主管部門在此方面都加大了投入,進行了積極認真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青島市對臨時宿舍的搭建制定了標準化圖冊(見圖1),上海市對安全防護用具實施標準化,工具化、北京市對施工現場用的配電箱防護棚(見圖2)、建筑物出入口防護等都發布了標準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是,通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主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設計,對施工現場各種辦公、生活、生產臨時設施,各種防護柵、安全通道、防護欄桿、防護門等繪制出標準圖,編輯成標準圖集供施工現場參考使用。這些做法充分體現了標準化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內在價值,即科學的非經驗的、現代的非傳統的。專業技術人員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材料、結構、環保、衛生等因素,以及人體幾何、生理特性,對一些可預見的不利因素采取了可靠措施進行主動預防,而非事后亡羊補牢,被動處理;不但充分考慮了使用,安全功能,也適當考慮了美化、觀賞功能。
2“人的標準化”,即施工現場從業人員行為的標準化,包括施工現場各工種施工作業人員的施工作業等活動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規范及安全操作規程等。
歸根到底,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執行者,也是被管理者。其行為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敗。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從業資格條件。一是建筑施工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否經安全生產考核合格,取得了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二是建筑施工企業特種作業人員是否取得了特種作業人員崗位安全操作證書;三是新上崗的人員是否接受“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并考核合格。
。2)施工企業、監理企業及工程項目的相關人員是否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各自安全管理的職責,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監理企業的人員等對安全合同協議、技術交底、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等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監理企業的人員等是否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審查和簽字手續等。
。3)普通工、電工、焊工、架子工等各工種施工作業人員是否按照有關標準規范或安全操作規程等進行作業。如《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程》、《爆破安全規程》、《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等。
。4)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作業時,是否按照有關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安全防護用品,是否存在違章指揮、違章作業或強令施工人員冒險救援等行為。
3“管理的標準化”,即建筑業各層面安全管理行為的標準化,它是目前建筑業安全管理亟需完善和進一步發展的一個環節。
主要包括四個層面的安全管理內容:
。1)行業主管部門的安全管理層面。即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或部門規章等各項管理要求,對建筑業各項管理活動設置有利于安全管理的行為標準,并以此作為考核要點。如對建筑業企業、施工現場實施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考核;在招投標管理中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費用的審核標準:還有對施工企業及其三類人員的安全生產許可實施動態考核,對監理單位及其相關人員實施安全管理能力的動態考核等。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對建筑施工企業嚴格按照標準實施考核,達不到標準的堅決拒之建筑行業門外。
。2)施工企業安全管理層面。即施工企業要按照《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有關要求,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種安全操作規程并落到實處;對于企業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要予以進一步明確,實行獎罰分明的考核政策;要建立獨立的安全管理機構,配備數量足夠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對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等。
。3)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層面。即工程項目要按照有關規定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力度,尤其是要加強對像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土方施工及模板支撐系統等容易出現群死群傷等重大生產事故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監控。要針對危險性較大的工程制定并認真落實專項安全施工方案的編制和專家論證制度,確保方案的針對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要認真履行審查、論證和審批手續;要合理規劃、周密安排、確保按照有關要求及時,足額投入安全費用,確保安全生產資金?顚S;認真落實安全技術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4)班組安全管理層面。班組是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最小單位,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終落腳點。班組安全管理要以施工作業為核心,認真檢查本班組施工人員安全防護裝置的配備情況,落實安全技術交底的有關要求,對施工現場某一工序的重大危險源的識別等,要認真按照有關標準規程等方面的要求進行施工。
三、安全質量標準化與文明工地的關系
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與創建文明工地活動是兩個既相互關聯又有所不同的概念。所謂相互關聯,是因為落腳點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事故,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和諧發展。沒有文明施工、安全生產,安全質量標準化就沒有立足點,就會失去意義。同樣,沒有安全質量標準化,文明施工、安全生產就不會有質的提高和飛躍,就不會有文明施工和安全生產的持久性平穩運行。不同點在于:一是背景目的不同。創建文明工地活動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歷史背景下開展的,任務目標是徹底改變建筑施工現場“臟、亂、差”的形象,明顯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整體水平,塑造建筑行業新的社會形象;安全質量標準化是在經濟全球化浪潮波瀾壯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不完善,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歷史背景下提出的,任務目標是夯實兩個安全生產的基礎,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構建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保持安全生產持久平穩運行。二是概念內涵和外延不同。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活動就是要解決建筑施工現場“臟、亂、差”的社會形象問題,其主要考察范圍就是施工現場,一般不考察施工企業等;而安全質量標準化是一個龐大的安全生產系統工程,有著更豐富的外延和內涵,包括安全生產管理的標準化、相關人員行為的標準化以及事物的標準化三個方面。僅管理就涉及建設主管部門、施工企業、工程項目部三個主體,以及安全管理體制、技術標準體系、管理制度政策以及體系運行情況等諸多要素。
三是適用的考核標準不同。文明工地以《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作為評比的標準,目前對于建筑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考核,還增加了《建筑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JGJ146-2004)、《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JGJ/T77-2003)等標準。建筑安全質量標準化體系目前正在完善,國家正在制定《全國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1125示范工程”考核評選辦法》,引導建筑施工領域全面推進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工作的繼續深入開展。這將對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領域進行全面考核,其內容也將會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安全文明工地將只是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的一個子系統。這對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現代化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業整體的社會形象不無裨益。產管理的標準化、相關人員行為的標準化以及事物的標準化三個方面。
僅管理就涉及建設主管部門、施工企業、工程項目部三個主體,以及安全管理體制、技術標準體系、管理制度政策以及體系運行情況等諸多要素。三是適用的考核標準不同。文明工地以《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作為評比的標準,目前對于建筑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考核,還增加了《建筑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JGJ146-2004)、《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評價標準》(JGJ/T77-2003)等標準。建筑安全質量標準化體系目前正在完善,國家正在制定《全國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1125示范工程”考核評選辦法》,引導建筑施工領域全面推進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工作的繼續深入開展。這將對建筑施工安全生產領域進行全面考核,其內容也將會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安全文明工地將只是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的一個子系統。這對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現代化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業整體的社會形象不無裨益。